欢迎您访问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党务公开网!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基层党建

鄂前旗 “统种共富”让乡村振兴驶入“新赛道”

来源:《鄂尔多斯日报》 作者:

发布时间:2025-04-16 10:00:00

字号:
分享:
  时值春耕备耕关键节点,鄂托克前旗农户紧抓农时开展机械化作业。在广袤农田中,翻耕机械、施肥装置与精量播种机协同运作,高效推进春耕进程,田野间呈现出一派繁忙有序的生产图景。
  这样的美好源自鄂托克前旗对“统种共富”模式的探索推行,它可以有效破解当前耕地细碎化、种地效益低、老龄化农民耕种难等问题,为乡村振兴作出有益探索。
  地谁来种 怎么种
  一户人家种几十亩地,被分割成好几块,这在大池村并非新鲜事。
  在大池村,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偏大、体力跟不上,种地全靠雇用机械,但是村里部分地块细碎,又不适宜大型机械作业,费用还比其他地方高。
  土地碎片化、农牧民老龄化等原因都直接影响着乡村全面振兴进程,如何破解谁来种地、怎么种地的难题?成为全村急需解决的问题。
  为此,大池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,强化创新实践,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优势,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,通过前期调研、宣传引导等方式,促使农村“小田并大田”,率先推行“党建引领,统种共富”土地合作经营新模式。
  该模式在不打破家庭承包经营格局情况下,实行统种统收、统防统治、统销统结,以服务规模化弥补经营细碎化的不足,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、专业化经营、标准化生产,进而实现基于社会化服务的节本增效、提质增效、营销增效。
  “统种共富共治” 成功破题
  土地是农民的“命根子”,只有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,才能真正引领他们走向共同富裕。
  如何破局?转机出现在2024年初。在大池村党群服务中心,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前来开会的村民。
  “地块整合了到底怎么打理?”“以什么标准分红?”…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讨论热烈。
  在前前后后召开村民(代表)大会30余次讨论后,土地合作化经营模式被确定下来,由村党支部引领服务、党员和村干部带头带动,通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经营,推行“党建引领 统种共富”土地合作经营模式,实现土地从“分散经营”向“集中联营”转变。
  2024年,按照“党建引领、支部领办、村民入股、统种共富”新型土地种植模式,69户农户和村集体签订经营权入股协议,整合土地面积达3100余亩。
  通过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玉米单产提升项目,打破户间地界并整合农机,构建3个作业区,达成农田集中连片管理和高效机械化作业,显著提升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效率,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。
  此外,大池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新增购置大型农机设备2台套,采取统一耕种、统一管理、统一收获、统一销售的方式,实现规模化、机械化、产业化经营。
  “未实行‘统种共富’模式之前,村里每家每户的土地较为分散,种植难度大、分散培育及秋收耗费人力、物力、销售困难及收效甚微。实行之后,将村里分散的土地进行整合,最大程度实现了规模化种植、统一收割销售,有效地利用土地、节约成本,达到收益最大化。2024年直接带动农牧民每亩增收400元以上,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,已分红237万元。”大池村党支部书记王春艳说。
  田垄没了 人心齐了
  大池村“统种共富”模式的实践探索,激励全旗更多嘎查村开始探索适合本村的土地规模化、合作化道路。
  在大场子村,该村通过“统种共富”模式,成功整合了907亩土地,涉及31户股民,形成了成本共摊、利益均沾、风险共担、收益共享的“共同富裕”的新试点。
  大场子村土地整合后,主要种植先玉1483、华西948等高产、密植型品种,亩均播种6000株以上,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机械化投用率100%。投入总成本56.69万元,总收益预计达到220余万元,纯收益预计达到160万元。采取90%股民分红+10%村集体收益分红方式,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。
  “自从村里实行统一耕种、统一管理、统一收获、统一销售的模式,我再也不用在几亩零散的土地之间来回奔波,也不用担心庄稼种植问题,更不愁种下卖不出去。而且庄稼的产量、质量都比我之前自己零散种高得多。”大场子村村民说。
  “小田变大田”、“农户变股东”,从“化整为零”到“化零为整”,从“分田到户”到“分红到人”,鄂托克前旗的“统种共富”模式通过将小块、分散的农田整合成连片、集中的农田,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,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,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。
  立足当前,着眼长远,每一条路径,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如今,鄂托克前旗正在持续推广“统种共富”模式,真正实现从“盆景”到“风景”的跨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