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国,深圳,骄阳似火。
福田区科技园里,九天睿芯的创始团队合伙人张翰林,热情地介绍着公司的专利及“神经拟态感知技术”的市场应用。一旁的实验室里,几位工程师正在聚精会神地“跑数据”。
“我们创始团队都是‘飞人’,基本全年无休,全国到处跑,见客户、拉业务、谈合作,还要拿项目。”张翰林介绍说,“除了北京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有几位工程师外,现在我们主要团队都在深圳。”
谈起深圳,张翰林说:“这里给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配套措施,尤其是金融服务做得好。我们现在除了天使投资外,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银行的‘腾飞贷’。”
“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,我们以往在银行的贷款额度比较小,期限也短。这两年芯片需求旺盛,物料采购投入增大,原有的短期流动性贷款有点跟不上发展需求。但有了‘腾飞贷’2.0,我们的贷款期限放宽至两年,额度也提升到2000万元,而且贷款利率还降低了。”张翰林介绍说。
将金融嵌入企业发展全周期
深圳,祖国的南大门,改革开放的前沿重镇,也是高新科技聚集、蓬勃发展的地方。
“深圳有着数量庞大的科技型企业。以光明区为例,辖内有750家科技型企业,尽管企业类型占比没有明显高于其他城市,但总规模很大。”浦发银行深圳分行有关负责人雷超表示,“如何深耕科技企业,是深圳金融机构的必答题。”
“企业的成长是有周期性的,是个全生命过程。金融业不仅要在某一个阶段支持企业发展,还要思考如何在企业全生命周期中实现‘全嵌入’。形象地说,就是要在企业成长的道路上合理布局充足的‘金融加油站’,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能获得对应的、适合的、充分的金融支持。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、新要求。”采访中,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党委委员、副行长陈元富对《金融时报》记者表示。
以往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大都聚焦在从“0到1”的阶段上,金融机构给初创企业提供的贷款一般额度小、周期短。但在完成初步发展后,企业要实现从“1到100”的飞跃,金融又该如何发力?
“从去年3月份开始,我们陆续走访了多家企业和金融机构,发现处于‘中间层’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对金融服务‘嘈点’最多的就是——融资‘不充分’‘不解渴’。对此,我们前前后后开了十几次论证会,反复研究并打磨出不同于以往的信贷业务模式,希望通过贷款金额、期限、利率的灵活安排,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契合其快速成长期需求的信贷服务,这就是‘腾飞贷’初始版本,也就是后来大家说的‘腾飞贷’1.0。”陈元富介绍说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“腾飞贷”确实有别于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。最大的不同是在信贷关系中引入了全新的发展成果共享因素,通过将该因素写入授信合同或签署独立商业合同加以明确,让银行获得走出传统授信审批框架的充足驱动力,从而在贷款期限、金额和定价方式上实现了突破。也让科技企业无需再为资金周转问题发愁,可以安心干事创业,真正实现银企互利共赢。
民生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助理肖新表示,在“腾飞贷”模式下,“先让利于企业、再适当分享发展成果”的理念,与当前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实际以及融资诉求相契合。据他介绍,在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的推动下,该行运用“腾飞贷”向多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,成为不少客户额度最大的授信银行,既赢得了客户的信任,也打开了未来双方持续深入合作的大门。
从1.0到2.0 “新”在哪儿?
“以往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,银行能贷给300万元就很多了。即使市场好、订单多,也无法实现额度的突破。但有了‘腾飞贷’,一切都有可能。”一位深圳银行业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。
自去年底“腾飞贷”试点推出后,市场反响良好。今年以来,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持续推动“腾飞贷”增量扩面,组织金融机构常态化开展融资对接服务,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街道、进园区,在南山、宝安、龙岗、光明、河套合作区等地举办了系列银企宣讲会、对接会。同时,联合深圳市科技创新局、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出台了《进一步推广“腾飞贷”业务模式的工作方案》,配套专项贷款贴息、金融机构创新激励等政策,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积极性。
今年7月16日,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会同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、深圳市科技创新局组织召开“腾飞贷”业务推进会,全市28家银行参会。此次会议后,“腾飞贷”业务模式也开始了升级迭代——在原有贷款期内收益分享模式基础上,新增了“当期优惠贷款+未来贷款优先权”模式,即市场所说的“腾飞贷”2.0版本,旨在推动银行和企业探索更长期、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,促进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良性循环。
“‘腾飞贷’的推出和升级,主要是理念的发展和创新。”陈元富解释说,“我们需要基于金融规律和商业规则构建一套新的机制,破解银行信贷只能获取固定收益与科技企业风险偏高的内在矛盾,让银行能在信贷业务范畴内,通过商业协议从真正‘腾飞’起来的好企业那里适当分享发展成果,用于抵补部分企业产生的信贷损失,帮助银行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风险收益综合平衡,激励银行加大科技信贷供给升级的力度,加快补齐科技信贷供需缺口。”
“如果说1.0版本实现了资金和利率的创新,那么2.0版本则侧重银企新生态的打造。”雷超说。
“我们企业成立时间不算短,但最近在发展自有品牌产品,营销费用、新产品研发支出都出现大幅增长,营运资金压力加大。”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民生银行深圳分行通过“腾飞贷”和知识产权质押的组合模式,一次性给予该企业5000万元的贷款额度。同时,双方还签订了“未来贷款优先权”合作协议,锁定了银企未来共成长的新型关系。
为改革打好“深圳样本”
“‘腾飞贷’版本的升级,关键在于思路的不断开拓。”雷超认为,“腾飞贷”2.0版本,一方面着眼于高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特点,向企业提供更高金额、更长期限的授信;另一方面,通过优先贷款协议的形式巩固银企合作关系,在更长的金融服务期间平衡收益与风险,有助于银行陪伴客户成长,真正成为科技型企业的“伙伴银行”。
“如果按照以往的贷款规则,像我们这样的企业获得不了这么高额度的贷款。在目前这种框架下,银企关系更多元化了,不仅仅是借贷关系,银行还会参与企业发展、为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服务和帮助。银行不再仅仅是‘放贷角色’,更像一个陪伴成长、合作共赢的‘合伙人’。”张翰林说。
当然,如何做好风险防控是始终绕不开的问题。浦发银行深圳分行的经验是“从优选拔”。“我们有个‘百户腾飞计划’,就是从我们行里存量客户中进行筛选,目前有50多家优质客户进入我们的‘池子’,相信很快就会出台第一批即将受益于‘腾飞贷’2.0的企业名单。”雷超说。
深圳中行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会遵循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,从累积的优质客户中选拔。同时,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,进行企业尽调。”
数据显示,“腾飞贷”1.0和2.0版本同步推进,截至今年9月6日,已有21家银行与49家企业签约了“腾飞贷”,累计发放贷款12.9亿元。
“如何将中央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位?”陈元富说,“当然,有人会选择‘抄作业’,但简单‘抄作业’对不起深圳这片土地。作为央行在深圳的分支机构,我们始终抱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躬身入局、探寻新路。希望深圳‘腾飞贷’的创新探索能够为全国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点边际贡献。”
据了解,为持续做好科技金融创新探索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科技金融实践经验,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还在进一步拓展“腾飞贷”具体模式,目前,该行正组织力量打磨“腾飞贷”3.0版本,即通过“当期优惠贷款+未来超额股权增值收益分享”,在银行信贷环节实现股贷闭环联动,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“接力式”金融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