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《鄂尔多斯日报》
作者:
发布时间:2025-06-10 09:21:00
初夏的民族团结主题公园绿意盎然,笔者来到公园,看到几名身着绿色工作服的养护工人正在忙碌,有人手持绿篱机修剪灌木丛,有人用高枝剪为乔木疏枝,还有人配合清扫散落的枝叶。
这是内蒙古键崟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的夏季绿化养护项目现场,也是康巴什区党建引领“以工代赈”政策助力转移农牧民就业增收的真实写照。
在公园一处树枝旁,63岁的王成仁正在修剪高处的枯枝。王成仁是康巴什区最早的转移农牧民,过去在村里务农,进城后一度没有收入来源。“以前种地靠天吃饭,现在进城了,也不知道能干啥。”他坦言,刚接到这份工作时,心里直打鼓,“剪树枝、修篱笆,看着简单,但一开始连工具都不会用。现在,越干越熟练,已经成‘老手’了。”
内蒙古键崟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健介绍,项目团队共9人,其中7人为转移农牧民,主要负责公园的剪枝、平篱和垃圾清理。“这些工作技术门槛不算高,但需要耐心和体力。”他指着工人们手中的修枝剪和镰刀说,“我们就从基础教起,比如如何用镰刀割草不伤手、如何用扫帚清理落叶更高效……”
这边的活儿干完了,工人们陆续收工。王成仁将工具装上卡车,悠闲地哼着歌。他的身后,“精修剪”的树枝剪出“精气神”,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新故事,党建引领“以工代赈”宛如夏日绿荫,不仅让转移农牧民过上了舒适的新生活,也让大家的钱包鼓了起来,在城市中找到了扎扎实实的归属感。
截至目前,康巴什区已备案“以工代赈”劳务队298支,由党建联合体统筹分配项目58个标段,累计合同金额约1800万元。
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