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基层党建

致富产业“飘香”日子更有“味道”

来源: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:

发布时间:2024-09-13 10:42:00

字号:
分享:

  近年来,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克珠日村不断拓展产业兴村之路,因地制宜深挖特色资源,积极探索引进宜地产业,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优势项目,由最初的“炉馍馍”衍生干豆角、食用油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,真正将区位优势、资源禀赋转化为乡村产业增长优势,有力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。

  
  “一个馍”烤出“火日子”
  
  出了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,一路向东南70公里,就到了克珠日村。这里地处“蒙陕”交界,一脚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,一脚在陕北的黄土大地上。
  
  中秋节来临之际,一进村口便香味四溢,整个村庄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。“过去农忙时,村民一早带着水和干粮,在地里一待就是一天,炉馍馍就是最好的干粮了。”该村妇女主任胡生秀说,“无论多忙,每家每户都会抽出一天时间来做炉馍馍,叫上村里的妇女们,一做就是一天,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。”
  
  克珠日村农产品加工园烘焙生产车间带班主管方彩文说,村民们把最好的盼望都捏进了炉馍馍里,融入了情怀,释放着情感,表达着祈愿。
  
  乡村振兴号角已奏响,触动了克珠日村妇女的思考与畅想:只要市场青睐,炉馍馍这个只在中秋节期间“出炉”的节日佳品,何尝不能一年四季走红?
  
  从此,克珠日村瞄准市场需求,利用村内“沉睡”资源,重新规划克珠日村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建设项目。经过两年的奋斗,如今,炉馍馍成了克珠日村“富口袋”的一大产业。2023年,克珠日村炉馍产业年销售额达60万元以上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万元,带动12名妇女就业,“炉馍馍”成了当地的“幸福馍”。
  
  “一把菜”架起“致富桥”
  
  克珠日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,豆角是当地最常种植的绿色蔬菜。从2023年起,该村开始探索干豆角产业。
  
  之前,菜农们主要以卖鲜豆角增加收入,但是鲜豆角储存时间短,不便于长途运输,所以一直卖不上好价钱,而且不能远销外地市场。2023年,鄂托克前旗委编办派驻的第一书记到村后注意到,当地人喜欢做风干猪排骨烩干豆角这道菜,干豆角用量很大,市场上却供应少,便想到把鲜豆角通过晾干处理制成干豆角,解决存储难题。
  
  在探索走炉馍产业为主的捆绑式销售方式的同时,鄂托克前旗委编办帮助克珠日村盘活占地1000平方米的储藏棚,作为干豆角的晾晒及仓储场地,申请财政、民委等专项资金购置塑封机,将干豆角进行包装上市。“我们生产的干豆角以天然鲜豆角为原材料,受土壤、温差、光照、雨水等因素的影响,干豆角肉质韧脆鲜嫩,口感很好,比其他地方的同类干菜更受顾客青睐。”长期在农产品加工园务工的村民康向前说,在农产品加工园从事加工、销售工作,有效增加了家庭收入,家里购买了小轿车,四口之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  
  据了解,农产品加工园对村民种植的豆角收购价为每斤2.5元左右,每年8月至10月是生产加工的黄金时期,中秋、春节期间是销售旺季,销售单价为45至50元。预计今年,克珠日村集体经济收入将提升5%。
  
  “一桶油”加出“新速度”
  
  30年前,克珠日村曾创办过村集体油坊,“老油坊”承载着三代人的记忆。村子重拾老记忆,今年衍生出榨油产业链,利用成熟的西瓜套种向日葵联产提升技术,让特色产业开出“致富花”。
  
  “油坊启动后每天约加工5000斤原料,产量可以达到1500斤,葵花籽油的价格大约是每升10元。榨取出来的油渣也是喂养牲畜的精品饲料,具有丰富的蛋白,在市场上颇受欢迎,这又是一笔收入。”说到收益,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刚掰着手指给大家算了一笔账。
  
  今年,克珠日村有效盘活当地闲置土地、厂房,谋划发展食用油加工产业,累计投入50余万元建设油房、购置榨油设备,致力于实现从收购、榨油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。
  
  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,农户增收渠道拓宽了,克珠日村村民的日子更有“味道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