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部门工作 > 政法工作

【枫桥经验鄂尔多斯实践】鄂托克前旗:“马兰枫桥”基层社会治理工程全面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

来源:鄂尔多斯政法 作者:

发布时间:2024-12-11 17:17:00

字号:
分享:
  处理矛盾、化解纠纷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。近年来,鄂尔多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聚焦问题导向,回应群众需求,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方面取得实效,各旗(区)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批行之有效、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方法。为此,“鄂尔多斯政法”推出“枫桥经验鄂尔多斯实践”系列,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鄂尔多斯智慧。
  近年来,随着重大项目落地、地域经济水平提高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升,鄂托克前旗社会治理呈现出“群众诉求多样化、事件成因多元化、矛盾纠纷复杂化、调处化解困难化”等问题,为适应新形势、应对新挑战,鄂托克前旗旗委、政府构建“马兰枫桥”社会治理新模式,从党建引领、机构设置、职能定位、运行机制、保障监督等多方面入手,扎实开展社会治理平台的重塑,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、根本性、基础性问题,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。
  一、构建“枫桥式”党建引领体系  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
  以党建联合体为抓手,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治理效能。按照“党建引领、部门参与、资源共享、服务群众”的职能定位,由旗委政法委牵头,联合政法各单位及相关行业部门成立“党建联合体”,推行矛盾纠纷联调、社会治安联防、突出问题联治、平安建设联创、社会治理联抓的“五联”工作机制,构建起资源有效整合、工作联动配合的党建工作平台,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添新动能。
  以红色网格为基础,优化服务清单,提升服务质量。采取“支部+网格”的形式,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覆盖到每个治理网格,整合网格内在职党员、离退休党员、两新组织党员等,组建“红色网格”489个。通过开展“在职党员进社区”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等活动,全旗145个单位(企业)、890名党员到“红色网格”开展便民服务80余项,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、凝聚力、战斗力和号召力。
  以居民自治为引擎,优化参与渠道,提升治理动能。以“党建引领、党员带头、居民自治”工作为核心,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,构建“党建引领+居民自治”模式,探索形成了“网格民主议事小组”、“契约化”管理等自治模式,形成事情共商、资源共享、难题共解、活动共办、文明共创的工作格局,实现“自己的事自己管,大家的事大家办”。
  二、打造“枫桥式”基层治理平台  完善服务群众新渠道
  建立企业“枫桥式”综治中心,实现营商环境服务精准化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由安保队伍为基础的企业“枫桥”式综治中心,聘用企业网格员13名,采取“七字”工作法(熟、理、情、德、防、活、了)、求同存异法、曲线调解法在企业开展社会治理、维护稳定、安全生产等工作,确保驻地企业职工不扰民、不上访、不闹事。截至目前,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92起,其中调解成功2090起,调解成功率达99%;劝阻集体性上访51起;创新实施制作书面调解协议28份,协议履行率达99%。实现了无群体性上访、无重大刑事案件、无重大治安案件、无“五类”外执重新犯罪的目标。
  打造“枫桥式”派出所,实现警务服务精准化。实行“3+1”警企联防社会治安警力优化组合新模式,对辖区重点部位、重点单位、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巡逻防控、矛盾纠纷隐患排查,宣传防范和社会面大清查等警务工作,强化企业治安管控,护航企业平稳发展。打造“警企联防调解室”,与辖区重点企业共同成立“警企联防调解委员会”,开展试点工作。自“警企联防调解室”成立以来,通过“警企联防调解室”摸排矛盾纠纷线索90余条,有效化解矛盾70余起。实施“一项目一民警”制度,建立警企联系制度,民警对口提供法律援助等解决企业实际需求。依托警企联防工作机制,召开开门纳谏座谈会11次,深入走访企业28次,共计收集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50余条。
  创新“网格积分制”,开启精管善治新模式。探索运用“积分制”模式正向引导村民行为规范,通过建立家庭“文明档案”,将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等日常行为等逐项赋分,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,从农民群众最关心、最迫切的整治农村人居环境、推进移风易俗、营造文明乡风等治理问题入手,细化加减分指标5大类20项,家庭积分是年底集体经济分红的依据,也是评选“文明家庭”“最美庭院”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重要参考,与村干部、党员、网格员年底考核挂钩,同时生产经营、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、资金倾斜也向高积分家庭倾斜,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由“村里事”变“家家事”、从“要我参与”到“我要参与”的转变。
  三、创建“枫桥式”基层服务团队  提升服务群众新动能
  以队伍建设为抓手,高位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落地落实。以“综治网格”为基础,将政法、统战、国安、林草、交通、市场、文旅、农牧、民政等13个部门在基层设置的服务管理人员进行整合,由“网格员”承担相关职能职责,对群众和部门实施“双向服务”,并与农商银行制定“互聘双任”机制,既破解部门人员选聘难的问题,又解决了群众需求多元化的问题。建立起“四级联动”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机制(旗级网格1个、镇级网格4个、村级网格85个、社级网格489个),形成了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。利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,将碎片化的人、地、事物、情、组织等要素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,实现了问题联治、矛盾联调、事件联处,构建起了“扁平化”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格局。
  以队伍管理为目的,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提质增效。在网格内推行网格员选举聘任制,开展综治维稳、社会保障、应急管理、社会救助等工作。推行分级管理制,所有网格员由旗政法委统一监督管理,各镇进行指挥调度,嘎查村(社区)具体管理使用,按照《网格员管理办法》落实分级考核责任制,制定网格员“十不准”“十必做”行为准则,使网格员管理边界更加清晰、责任更加明确、管理更加科学,有力地推动社会治理资源和服务重心下沉到网格,打通了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
  以队伍保障为支撑,高效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提档升级。将8个行业部门下设的1267.8万元补贴资金,全部整合补贴给网格员,每月工作补贴增加到2000元/月,而且有48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作保障,在此基础上嘎查村(社区)为每名网格员每年补助3000元工作经费,极大提高了网格员的工作热情。同时,建立网格员职业上升通道,对评定为优秀的网格员,可推荐作为嘎查村(社区)“两委”班子候选人,通过依法选举进入嘎查村(社区)“两委”班子,也可通过公开考、选等方式成为社会工作者,提升网格员岗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。
  网格队伍建设能力有效提升。通过“两推一选”程序推选出来的网格员是党委信任度高、群众威信好、工作能力强的基层工作者。自网格员聘任制实行以来,全旗先后有41名优秀网格员被选为嘎查村(社区)书记、主任,168名网格员当选为嘎查村(社区)“两委”委员。
  “马兰枫桥”社会治理工程实施以来,全旗信访矛盾人次、治安案件发案率和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,八类暴力案件破案率达100%,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5%以上,先后荣膺首批“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地区”“2019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县”“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旗”等荣誉称号,连续两届蝉联“平安内蒙古建设示范旗县”荣誉称号,开启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在内蒙古西部牧区的生动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