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理矛盾、化解纠纷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。近年来,鄂尔多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聚焦问题导向,回应群众需求,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方面取得实效,各旗(区)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批行之有效、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方法。为此,“鄂尔多斯政法”推出“枫桥经验鄂尔多斯实践”系列,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鄂尔多斯智慧。
“申请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化解我们两社之间的地界纠纷时,没抱多大希望,没想到调解员们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把我们长达50年的心病去了。这回再有引进的项目肯定能落地,群众也能跟着受益。专业调解真的很有效果,得民心、顺民意。”深感欣喜和欣慰的东胜区泊尔江海子镇宗兑村五社社长张侯存说。
早在1979年左右,东胜区泊尔江海子镇宗兑村四社与五社的草牧场分界线就不明确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土地价值逐步提升,群众对土地越来越重视,再加上因边界问题错失许多受益良机,双方矛盾极有可能升级恶化。面对这一情况,土地纠纷调解员迎难而上,经过长时间的努力,终于将两社的土地边界划清。
2024年5月份,东胜区成立了土地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,打造“枫调语顺”新品牌,吹响土地纠纷专业调解“冲锋号”,全力将土地纠纷化解在基层,消除在萌芽状态。土地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自挂牌成立以来,共排查预警土地纠纷75件,受理土地纠纷14件;深入实地勘察200余次,调查走访群众100多人次,开展土地纠纷法律宣传18次,现已成功调解达成调解协议5件(纠纷在40年以上的1件,20年以上的2件,20年以下的1件,市长热线交办1件),纠纷涉及土地面积3000余亩,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。
一、凝聚合力打好“聘任牌”
东胜区聘任区直部门已退休的15名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司法工作者、老基层工作者,由司法局、自然资源分局、林草分局、农牧局、民政局、人民调解协会等六部门批准成立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。充分发挥“五老”调解员的经验优势、威望优势,推动化解相关土地纠纷问题。
二、建章立制打好“制度牌”
为全面加强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内部管理,提升化解矛盾纠纷质效,结合工作实际,制定了《工作职能职责及工作纪律》《调解员培训计划》《考勤制度》,完善了《办案流程》《调解方案》,梳理了《土地纠纷排查预警台账》《处置矛盾纠纷调解提供法律服务台账》,切实以制度为引领,以规范促提升。
三、走访调查打好“基础牌”
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受理的案件全部是多年处理未果、矛盾异常突出的陈年积案,案件普遍存在资料不全、证据不足、当事人无法取得联系等问题。根据矛盾双方提供的线索情况,“五老”调解员深入涉事相关镇村,走访掌握真实情况的有关人员,实地勘测丈量纠纷土地数据,多次到区直有关部门和档案局收集佐证资料,最大限度掌握案件的基本情况和矛盾纠纷的症结所在,为推动化解矛盾问题提供坚实基础,做到“有的放矢”“对症下药”,打好纠纷化解“基础牌”。
四、用情用力打好“感情牌”
推动化解矛盾问题,特别是土地纠纷问题,关键在于做好群众工作,获得群众支持。调解过程中,“五老”调解员坚持站在群众角度,认真倾听矛盾双方意见,充分理解和尊重当事人的想法,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解析,劝解当事人换位思考,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。针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,邀请其亲朋好友和当地有威望的人士,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促使矛盾双方相互体谅、达成和解。
五、依法依规打好“政策牌”
“五老”调解员在全面掌握矛盾纠纷真实情况的基础上,坚持尊重历史、兼顾现实、依法依规、公平公正的原则,组织相关部门、司法人员、行业专家认真分析研判,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土地政策,提出符合民情民意、客观实际的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案,推动案结事了、事心双解。
成立以“五老”调解员为成员的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是东胜区深入践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积极探索,也是多方联动、多元化解土地矛盾纠纷的良好示范。“五老”调解员将牢固树立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,想群众之所想、急群众之所急,继续在推动化解土地矛盾纠纷工作中发挥余热,切实为东胜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